有家国情怀   有全球视野   有专业本领

学工之窗旧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学工之窗旧 > 外院star >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学工之窗旧 > 外院star > 正文

情系西部慰少年,筑梦格桑花开处——第二届“爱暖师大”优秀志愿者、2010级英语专业贾湲湲同学事迹简介

时间:2017-02-24       点击量:

贾湲湲,女,中共党员,2014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现为安徽师范大学2015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2015级本科生兼职辅导员。201510月荣获校第二届“爱暖师大”优秀志愿者称号。

大学期间,曾三次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校、院级重点团队,赴芜湖、宣城、宿松等地进行爱心支教。

20139月,入选安徽师范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于20148月赴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松潘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为当地基础教育、基层团组织建设献力。




千里西行过险山,脚踏红土且争先。满腔热血茁梦翼,不教青春留憾事。

情之缘起时——愿以无私付青春,造福千万献真心

201010月,初入大学的我第一次体会到志愿服务的乐趣。在五四爱心学校的义务支教课堂里,我认识了这样一群“城市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因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与教育,他们拥有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娱乐设施,却鲜有笑容。在辅导与陪伴的过程中,我不仅与这群相知、相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意识到志愿服务对志愿者和受助者的双重意义。

201120122014三年暑期,我跟随暑期社会实践校、院级重点团队,赴省内多地进行爱心支教。在芜湖市马塘街道,孩子们亲切地唤我“湲湲姐”。7月烦暑,两个小时的爱心辅导结束,我与孩子们都早已是汗流浃背,但每每看到他们甜美纯真的笑容,汗水似乎都变的温凉如玉。在皖南泾县,每天走过半个小时的山路去往支教的老农家中,昏暗的村屋中唯有一隅灯光摇曳。看着当地留守儿童们对我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好奇,对外文原版书籍的爱不释手,心中不免苦涩,大山里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教育资源匮乏,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丝毫不亚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

大学四年静谧如水,而我与志愿服务也结下了不解之缘。爱心支教如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我与这些贫困地区儿童的人生轨迹,也让我萌生了将支教从兴趣转变为事业的念头。

情之成长时——梦醒格桑花开处,高原筑爱望笑颜

20139月,我成功入选安徽师范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我想,每一位支教团的成员都坚守着共同的信念: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20148月,当我的双脚真切地踩在海拔3000米的雪域高原时,才对这个“一年之约”有了真实的感悟。

支教生活一如我们想象中艰苦。是团队的力量助我们依偎取暖,是学生们的纯洁真挚推动我们跨过障碍。

黑板画春秋,情解教育难。服务单位松潘中学乃安徽援建,教学硬件已趋完善。然而当地人对教育的认识并不先进。在教学中,我将“走出大山”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通过英语视频、国际新闻激发学习热情,开拓视野,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寓于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所带班级同学考出了英语满分的好成绩。

以爱聚真情,情动顽子心。服务期间,曾有学生这么和我说:老师,我们就是不爱学习,要靠打才会学。 “棍棒底下出高徒”的教育模式让他们变成一块块顽石,掩盖了原有的光芒。随后的日子里,我常与这群“小顽固”们聊天谈心,逐渐化解了他们对于教育的误解,并帮助他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如今,他们也爱上了学习,还不时发来自己的成绩与我分享成功的喜悦。

德艺双馨,时代弄潮儿。课堂学习之外,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志愿服气期间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利用班会、自休时间指导学生排演歌舞剧《歌舞青春》,并搬上了校园艺术节的舞台,获得当地师生一致好评。《弟子规》知识竞赛、班级心理健康辅导、环保主题班会……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不经意间转变了对学校、对老师们的看法。

爱心奉献,我们始终在路上。初二(5)班的学生家中失火,一夕之间家徒四壁,我们组织募捐,连线母校,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帮助这个单薄开朗的男孩度过悲恸。

情之进行时——一善之功不为难,难以不懈付年年

如今,我与曾经辅导、帮助过的孩子们仍旧保持着联系,他们还会向我讨教英语学习的困惑,向我诉说自己及周围的变化,我仍会与他们分享成长的感悟,以及对他们走出大山的期盼。我想,志愿服务的真谛,就在于令受助者感受到我们传递的温暖,并能让这股暖流延续蔓延,并持续影响他们的一生。

或许我的爱心支教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个“向阳花”志愿者们志愿服务的缩影,但我始终深信,正因无数个普通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与默默付出,方使得爱心绵延,志愿精神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