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国情怀   有全球视野   有专业本领

科学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院韦虹教授新书付梓出版

时间:2022-05-17  编辑:熊义信  预审:蔡静  终审:谢超峰 点击量:

近日,我院英语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韦虹的新书《叙事与情感:经典欧美文学作品新诠》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美国著名认知诗学学者弗里曼(M.Freeman)曾指出,“All cognition is primarily emotional”。这种将所有认知都主要归于某种情感的说法虽然有过于绝对之嫌,但却能够说明情感对于虚构叙事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再现和重叙日常生活及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离不开情感反映,这是以人物情感与信仰、情感与各种纷争见长的传统情感叙事学久盛不衰的一个根本原因。甚至可以说,人们对情感愈发深刻的运用和认知还催生了情感生态批评、情感地理学批评、情感历史主义、情感地缘政治学及情感心理学等相关学术话题的兴起。

为此,在科技飞速发展,关注人工智能和机器能否思考、创作乃至取代人类的人员越来越多,而人类却显得越来越渺小且微不足道的当下,聚焦文学作品中充实饱满而又曲折复杂的情感叙事,来反观人类因日益忙碌而缺乏情感或扭曲情感的现实生活,不失为理解作家作品的一个有效路径。

本书第一个聚焦点是家庭叙事及其情感反映,主要试图从《奥赛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世界流行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对继母形象的刻画,《死者》中的家庭圣诞聚会描写等三个方面,探索家庭叙事所反映的复杂夫妻情感和种族矛盾、母女情感与情敌之间的斗争冲突、长辈的好客与晚辈的沉思,以及真正爱国者的家国情怀等。

社会历史文化叙事是本书第二个聚焦点,以乔伊斯的《姐妹》《伊芙琳》两部短篇小说,艾伦·金斯堡的《嚎叫》《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等诗歌作品,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等小说文本为讨论对象,探索20世纪中前期的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象特征和叙事构思,及其对传统的批判与决裂等。其目的在于,揭示作品日常生活叙事当中不仅孕育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及文化信息,而且是作家对其进行深刻洞察和细致思考后做出的情感反馈。

美学哲学篇中的作家与作品审美叙事及哲理叙事等是本书第三个聚焦点,也是本书第三篇的主要内容。该篇从哈佛大学出版社主编林赛·沃特斯对当代审美及其体验的反思,欧美大量诗歌作品对西方传统宇宙论中关于时间概念哲学阐释的诗意再阐释,以及欧美作家长期以来对“中国制造”形象的形构等,探讨当代新审美批评派的美学观、时间概念的诗意嬗变和“中国制造”形象所表现的民族国家意识等。

 作者简介:

韦虹,安徽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博士。全国、教育部与安徽省多个人文社科专家库专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英美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二十世纪英美文学和文学理论。主持并完成省哲学社科一般和重点规划项目各1项,省级重点质量工程项目1 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编写译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