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国情怀   有全球视野   有专业本领

科学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服务市场与翻译专业教育探索——“第七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综述

时间:2015-06-23       点击量:

本网讯(杜可文,华之昶)201566,由中国翻译协会指导、北京大学博雅翻译文化沙龙主办、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知识产权出版社联合承办的第七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在河北大学举行。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刚毅,河北大学副校长申世刚,河北省科协副主席郑丽萍,全国翻译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平洪,知识产权出版社副社长李程,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翻译》执行主编杨平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代表、高校以及翻译与本地化企业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服务市场与翻译专业教育”。大会分为开幕式,大会主论坛演讲和分论坛研讨等环节。下面就本次会议的有关主题和专家学者发言精粹作一综述如下。

一、语言服务行业进入产业化初期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次会议一个首要主题就是如何加快语言服务行业产业化进程。就这一问题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刚毅在主旨发言中描述了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的现状。如今市场上有超过55千家语言服务企业,根据2014年市场分析报告,与以前相比,语言服务业已获得长足发展,国际化和专业化程度逐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产学研结合程度加深,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翻译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语言服务行业刚刚进入产业化初期阶段,面对众多议题需要教育界产业界,语言服务相关机构,一起探讨,寻求解决方案。党的十八大,党中央制订了进一步对外开放,进一步进行国际间深度合作,经济产能资本与国际上资源更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中,语言服务业不可替代。中国外文局,翻译协会需要同业界加强合作,发掘整合翻译资源协助党和政府,实施重大工程和翻译项目,助力文化走出去,推动创新,市场化及信息化,加快教育与学术的需求与实践结合,人才培训学术研究及产业服务于一体,与国家文化传播格局与翻译文化需求相匹配。

知识产权出版社副社长李程主要关注专利和知识产权领域。仅2014年,我国专利申请已达到 2.55万件,增长速度高达百分之十九,而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国家,专利申请总量已经排到世界第三位。知识产权的保护离不开翻译,扎实的语言基础可以避免很多的错误。而市场上的高端专业翻译人才缺口很大,高校MTI专业产能太低,全国通过翻译资格考试共 3.6万人,能担任终审定稿者不足万人。我国翻译市场鱼龙混杂,翻译企业主体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仅有4家进入五百强。多数翻译服务企业规模较小,服务能力不足,仅在10人以内。同时翻译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杀价严重,将笔译口译价格无限制压低,也对自由翻译者积极性打击较大。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更缺乏知名的翻译品牌,无法对市场起到良好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基本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国际翻译巨头塔多思等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中国翻译企业无法拿出同等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与之抗衡。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尽管翻译产业实现了巨额的年产值,但翻译服务绝大部分收益被国外相关产业赚取了。

加强MTI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因为企业是需求方也是供给方,让企业界人士加入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越来越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同时互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给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助力。由此可见语言服务行业机遇众多,挑战也不可轻视。

二、 MTI教育和翻译教学:问题与出路

本次会议另一个主题就是翻译专业学位教育和翻译教学的改革。关于这一问题有多位专家进行了发言,尤其是上外高翻学院荣誉院长柴明颎教授的主旨发言受到广泛关注。

柴明颎一针见血指出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误区。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教授不扎实,特别是本科生,语言还没有学好,就开始学翻译。而研究生阶段,仅以学“翻译理论”来代替学翻译技能。教学中以文学翻译来替代专业翻译,笔译和口译之间混淆不清,对它们之间的区别仅限于口和笔。社会上甚至有一种错误的观点甚嚣尘上,认为掌握外语就能够翻译,翻译公司的招聘条件仅限于专业八级通过。

人才的需求捉襟见肘,国内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构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尽管每年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人才,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却非常短缺。毕业生仅能做中低层次的翻译,学生中了解的翻译知识比掌握翻译技能要多。

而这一切问题的焦点在于,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缺乏对翻译的正确认识。专业的师资队伍严重缺乏,选取合格学生来培养的概念不清晰。MTI教育发展已经多年,仍有不少办学院校领导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培养目认识不清,对研究型和专业型学位两类研究生区别不清,甚至错误地认为后者不如前者,专业学位被矮化。学术型研究生低分的考生可以调剂到专业学位,而专业学位则不可以。甚至有些院校把专业学位“招生盈利化”,与中介机构合作招生。

培养模式上把专业学位“培养学术化”,对专业学位不研究不创新,简单套用学术学位的培养模式,以至于把两类学生合在一起上课,简单减少课时缩短学制。人才培养方案严重不妥,院校简单复制粘贴教指委网站上的培养方案,没有本校特色课程。专业课程设置极少,一年级上课,二年级完全没课。没有足够的课堂训练和教师指导,怎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教师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开办翻译硕士点后,既不派老师参加培训,也不鼓励老师参加翻译实践。相当一批老师是从文学语言学学科调过来,翻译教授资质严重不足,无法去很好地指导和训练MTI研究生,仍停留在传统的研究型翻译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语言对比和评论他人的翻译为主,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口笔译实践为主线,以翻译项目为内容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文不文,武不武,理论没学好,实践能力也不高。学校只管申请,却不管建设。大量学校没有实践教学基地,即使有,也基本不用,学生实习经历薄弱。

三、翻译专业教育要与市场需求对接,产学研需紧密结合

河北省科协副主席郑丽萍致辞中特别提到学位办领导和人社部出台的规定,学位标准制定和行业制定要求需要对接。翻译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产业链上游便是高等学校,负责培养人才输送到企业。如何优化整合,促使翻译产业链良性循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中国语言服务产业健康发展,诸如此次大会的深度学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翻学院教授穆雷主讲专业翻译教育如何适应语言服务业。语言服务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高端人才严重匮乏。核心领域人才,专业翻译人员,本地化工程人员,各类管理人员,上述人才谁来培养?高端翻译及其他从业人员严重匮乏,制约行业的发展。如何培养多元化的人才队伍是一个问题。传统的翻译教育,作跨文化的符际沟通,从事口笔译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语言服务产业。涵盖语言服务业多数职业的教育急需开展,如语言培训,语言康复,语言测试,应用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创意,语言艺术,手语翻译,语音识别,文字处理软件,机器翻译等。语言服务业人才所需技能不仅限于口译或笔译技能还需具备软件本地化,术语管理,编辑排版,技术写作,软件应用,字幕配音等技能。

语言服务业的本质与定位恰恰极大拓宽了以往传统的翻译教学对翻译的认识。各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重新设计教育目标与教学计划,彻底转变教育者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与方法,突出培养职业能力,紧密联系语言服务业,增加实用性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更注重职业空间的上升。

穆雷教授特别提到翻译学概论和翻译概论是不一样的。翻译概论课不应该只是翻译理论课,更需要重视实践教学,不能偏离语言服务的需求。而学校领导和教师重申报轻建设,培养理念培养目标不清,合格的专业师资不够也极大地制约了教学与市场对接。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穆雷教授提出应当由高校教师与职业人员共同组成师资队伍,担任职业翻译教育的教师本身也要有丰富的职场经验和实践经验。中国翻译协会每年举办的“高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无论是促进高校翻译教师能力发展方面还是职业从业人员与高校教师的互动方面都是效果卓著,需要进一步推广。现有的各层次翻译师资的培训,需要广大教师群体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翻译研究意识也应增强。在语言服务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培养翻译的兼职队伍,翻译师资也应走进语言服务业,不再流于形式,真空中的教学。

同时,职业翻译教育管理应突出行业管理的特征。现有的这种管理沿袭了学术性教育由政府管理的模式,疏离了职业翻译教育与翻译行业的联系,导致了职业翻译教育开设准入门槛缺失,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由教指委和翻译行业协会共同对专业设置资格进行管理,开发行业认同的职业资格,同时根据行业发展及时修订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

翻译研究的新任务包括关注翻译职业的发展和整个语言服务行业的特点与需求,借鉴翻译学理论,教育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翻译技术理论等相关的理论资源,用描述的方法,实证的方法,调研的方法,真正了解并解决职业翻译教育以及翻译职业化中的各种问题,探索如何推动职业翻译教育扎实健康地发展,从而推动翻译职业化的进程。

在全球语言服务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向翻译行业乃至语言服务业的职业翻译教育,应当根据翻译行业和语言服务行业的特点与需求,重新设计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彻底转变教育者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能够适应语言服务业发展的新型翻译人才。

四、 结语

通过参加此次大会,我们受到了很多教育和启发。首先,我们感觉到,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翻译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处于起步阶段的翻译产业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只有在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现代化国际信息资源,引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确定相关翻译产业负责的政府部门,并制定相关的政策与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供给数量与质量不足的问题,加速国内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加快翻译产业化进程,引导与规范翻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其次,“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的召开有利于促进互联网时代我国语言服务产业化和翻译专业教育的改进和创新,为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的沟通和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讨平台。参加这次大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再次,这次大会也提出了加大翻译专业教育的新举措,对于高校翻译专业教育和教学改革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大会的召开,我国的语言服务产业和翻译教育事业必将会取得新的成果,我国的翻译事业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