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国情怀   有全球视野   有专业本领

大学外语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大学外语 > 教学研究 >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大学外语 > 教学研究 > 正文

大外部举行2025年大学英语教学公开课(三)

时间:2025-10-20  编辑:胡祥鑫  预审:章姗姗  终审:戴和圣 点击量:

10月17日上午,大学外语教学部于花津校区2040404教室举行教学公开课,主讲教师为第一教研室刘前进老师,学校督导团、学院督导组及大外部部分教师参与观摩。

本次公开课围绕《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艺体类)1》Unit 7的课程导入与词汇学习模块展开,以“语音为基、词汇为网、翻译为桥”为教学理念,呈现了一堂既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又兼顾思维深度拓展的综合型课程。课程伊始,刘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上节课清浊辅音的要点,为新知学习铺设了坚实的语音基础。接着,刘老师设计“诊断式”段落改错,引导学生化身严谨的“语言医生”,从时态一致性、介词搭配、逻辑连贯性等多个关键维度,对语篇进行细致的“诊断”与精准的“修复”,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语言规则的理解,更有效锻炼了其语言监控意识与精确输出能力。随后,刘老师通过精当的翻译案例对比,介绍了“直译”与“意译”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他选取了思政类文本的句子英译作为教学素材,实现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自然融合与无缝浸润。课程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课本词汇的教学,刘老师通过“词汇立体化教学法”,精讲核心词条,并实时拓展其派生词群与近义矩阵,讲解时引入了构词法,如“v.+ed”与“n.+ed”构成形容词、词汇加后缀(Suffix)构成动名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一个词,更掌握了一类词的构成规律,实现了从被动“记忆”到主动“生成”词汇的能力跃迁。

在评课研讨环节,督导组与听课教师对本次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堂“有理念、有深度、有创新”的示范课。课程设计展现了教师对语言本质的深刻理解,将基础技能训练与高阶思维培养紧密结合,特别是构词法的系统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安装了“强大引擎”。与会专家同时就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进一步个性化辅助发音与词汇学习等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未来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本次公开课不仅是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大外部积极响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持续推动教学创新的一次扎实行动。大外部将继续聚焦教学研究,致力于打造更多既能赋能学生、又面向未来的高效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