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外研会 陶勇/程芃)2016年11月2日,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周领顺教授应邀前来外国语学院举行系列讲座。此次讲座分为上下午两场。会议由张德让院长主持。
上午9点整,周教授于外院三楼会议室就如何申报课题为外院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作了精彩的报告。周教授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围绕课题审理、研究路径、评价模式、实践改良等方面为师生们答疑解惑。周教授重点介绍了如下几点诀窍:一看题目,选题的热度、印象及题目本身的严谨程度;二看参考文献,是否经典、前沿;三看论证报告,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和操作性;四看前期研究,清楚写法和模糊写法;五看项目管理,是否外行和具有操作性。紧接着,周教授以自身的项目申报书为例,详尽地解释了具体写作流程,并提供了诸多可供研究的切入视角。周教授讲解求真务实,为老师们申报课题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建议。
下午2:30,周教授再次于外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题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与相关研究课题”的学术讲座。首先,院长张德让致辞,对周教授的学术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周领顺教授从对《译者行为批评》的评价引入,介绍了翻译批评的三个阶段,即以文本批评视域为出发点的第一阶段、以文化批评视域为出发点的第二阶段和以行为批评为出发点的第三阶段。紧接着,周教授为同学们详细阐述了什么是“译者行为批评纲”和怎样进行译者行为批评。周教授提出译者的意志性是树根、译者的行为是树干、方法是大树枝、各种概念是小树枝、逻辑关系是树叶、译者行为是大树整体的概念。周教授将理论与译例相结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享其成果与经验。
最后,周领顺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就同学们所关心的问题一一给予了解答。周教授的报告内容精彩独特,学识渊博,幽默风趣,让人倍感亲切,博得了在座师生的阵阵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