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外国语学院)学校是教师学生两维一体,缺一不可的,所以教学观念的更新不仅在老师,更少不了学生的参与。外国语学院教学观念大讨论活动持续、深入、多层次展开,不仅在教师中展开多角度讨论,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多范围开展,还在国培学员中也进行了热烈讨论。国培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学生,也是中小学老师,有初入课堂、也有从教几十年的专家,他们来自安徽省蒙城、利辛、淮北、六安、宁国、南陵等地,有城市、有乡村,所以他们的想法、看法更有价值,更切实际。4月18日下午,在行政副院长李碧鹰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外国语学院国培班学生在学院会议室,与外国语学院领导和相关老师就英语师范教育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活动由副院长张孝荣主持。
国培班班主任杨元老师首先汇报了国培班学习和活动情况。国培生逐一叙述了他们所在地中小学英语教育情况,一是师资严重不足,许多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并非专业出身,一些仅仅是因年轻一点,甚或没有教师临时拉来充数,这些教师自己发音不准,句读不全。每年也招考了一些教师,但由于种种原因,能够留下来脚踏实地的也不多,一些人因待遇,或学校偏僻而弃教。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认为学英语无用,学了10年英语,高中毕业后,可能就再也用不上了。三是师范技能差,一些教师压根就不知道怎样教英语,英语课上成了“翻译课”,仅仅将英语翻译成汉语,学生缺乏英语实践。四是评价机制单一、滞后、不科学。许多地方只要学生能考试出好成绩就行了,至于会不会读,能不能说,是否能听懂,都不管,这样英语教学完全成了题海战术。
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院党委书记余国升指出,这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中小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还有一个就是作为高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师范类英语学校,有两个属性,一是英语作为学科的属性,要求最起码的听说读写,连这一点都不会,作为语言学科教育是失败的。二是作为师范的高校属性,师范生应该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巧,如果这点都不会,就没有一点师范生的优势了;不仅如此,启功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范,不仅教书还得育人,作为师范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不仅能掌握教育技能传授知识,更要以身示范,教书育人。安徽师范大学作为师范大学,在教师不限于师范生的行业准入门槛被错误降低前,面临挑战,也是机遇和优势,今后应该紧守属性,发挥优势,培养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院长张德让指出,作为教师,不管是英语专业出身还是非英语专业出身,都应该敬岗爱业,当然强调这一点,在今天市场经济时代,并不是要让大家不计生活全身奉献,这也不现实,每个人都需要养家糊口,对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这是最基本的道德,作为教师更应该遵守这基本道德。一方面要呼吁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面临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学生,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生活的困难就怠工,这不仅对解决教师生存状态于事无补,更会贻误这些孩子,让一代代的遗憾留在农村,留给教育。从这角度来说,即使我们生活有困难,只要我们一天在教育的岗位上,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全心教书育人,要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一个个学生。
副院长张孝荣说,从根本上来说,这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是人,不是在生产产品,而是在和这些孩子一道成长,因此我们一言一行都对他们有影响,关系到这些学生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他们今后以什么样的面目进入社会。
副院长詹蓓指出,今天我们胡差事,没教育好他们,等到他们进入社会又该如何呢,社会又将如何发展呢?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外部压力,更要直指内心。我们今天敬岗爱业,教好书育好人,就是在改变社会,使社会良性发展,这也是改善我们自身面临的困境,将反馈于我们自身。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眼,更新观念。
副院长吴世红说,外国语学院作为师范院校,今后无论是招生还是培养上都要提升,培养出更有担当,更有责任感的中小学教师。
副院长李碧鹰询问了国培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情况,感谢他们对学院提出的一些建议,学院将尽力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他建议学院对于外语教学相对薄弱的地区给予支持,利用暑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期间,学院可以带领学生支教,改善这些地区英语教学落后的现状。这既是对那些认为高校就是在围墙里教好书的狭隘教育观念的摒弃,也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更是群众路线真正的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