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贾湲湲)2016年的寒假在一场鹅毛大雪中拉开帷幕,而对于外国语学院的千余名学子而言,这个假期尽管寒冷,但并不孤单。学院针对不同年级、专业,为每名学生精心定制“寒假作业”。开学归来,同学们为自己的假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别样民俗年味道,家乡年俗大展播
一张张精美的图文介绍叙说着大山深处的别样年俗,一桢桢生动的视频剪辑流淌出对家乡的眷恋情深。各年级学生按生源地自由组合,用镜头记录下了家乡特别的年俗,并通过PPT、视频展示与大家分享这浓浓年味儿。
“我的家乡宁国享有‘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的美称,腊月廿四这一天我们要接太公,包粽子、蒸米粉棵、炸糯米团作贡品。”汪晨和王青两位同学对家乡接太公的美食介绍让不少同学垂涎欲滴。“在我的家乡宣城,大年初五我们都会起个大早,到广场上看舞龙,放鞭炮迎财神!”“我们来自福建福州,农历正月廿九这一天是我们的拗九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拗九粥的做法。”五颜六色的热粥翻滚着气泡,清香似是要冲破屏幕的束缚,飘溢到教室上空。


成长历程新感悟,假期见闻多思索
“来到大学半年,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与他们不期而遇,让我觉得在这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社团里的学长学姐很照顾我,教会我许多东西。感恩每一件小事,记住每个人的善良。”“师大给我的感觉就是校风很好,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积极提问。在这里似乎每个人都在很努力地生活,努力向自己的梦想靠近。生活在这样的校园,很难不被感动和感染。”
2015级同学经过半年的大学生活,对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了许多新的感悟,与初入校园时的青涩好奇相比,如今的他们,文字里流露出对大学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逐。一份份思想感悟,一句句真情见闻,承载了这群追梦青年们的爱与希望。


谢意未言口难开,感恩之心纸上书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孝亲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主题。假期里,2014级同学用纸笔记录下“生命里最感恩的那个人”,用实际行动回报对身边人、身边事的感激和感谢。
对父母问候一声“辛苦了”,向恩师说一句“谢谢您”,这些按捺心中口难开的感谢之词跃然于纸上,太深的感动道不明,太多的感谢数不尽。班会上,辅导员赵华杰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几位同学的感恩之言——“记得他总是把最好的给我,我的成长他一直在身后默默地守护着,也许慢慢长大才可以看到他只留给我的另一个世界”,“都说漂泊的航船在黑夜里需要指引它前进的灯塔,而对于当时年少无知的我而言,林老师便是我的指路人”。朴实而真挚的语言让不少同学动容。



考研求职早做功,一生之计在于勤
随着2016考研初试成绩的陆续公布,2013级同学们也开始未雨绸缪,为自己毕业后的人生早做规划。立足专业实际,辅导员王艳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接地气”的寒假作业——规划职业生涯,搜集考研就业信息。假期归来,同学们纷纷分享搜集到的信息,列出各大高校的考研书单,各类企业公司的招聘计划与岗位要求,并自发成立了考研学习小组、求职小分队,力求将最新最好的考研求职信息与班级同学共享。

精心定制的“寒假大餐”让外院学子们度过了一个充实、快乐、有意义的假期,一份份满载心意与情谊的假期作业为一个月的寒假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更体现了学院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人文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所做出的创新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