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图/郭安、张一 文/蔡煜、赵华杰)放鞭炮变成了刷微博,拜年变成了抢网络红包,走亲戚变成了聊QQ。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传统年味正慢慢变淡,年味去哪儿了呢?3月11日晚7:00在外院2090208教室,2014级学生开展了“传统文化之年味去哪儿了?”主题班会。班会由辅导员赵华杰和各班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策划,俄语班宣传委员付迎迎主持,全体新生参加了此次班会。
一颗藕丸,引发别样思考。班会伊始,辅导员赵华杰从口袋里拿出了一颗藕丸子,这让很多同学很意外。辅导员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家乡过年时炸圆子的习俗和蕴含的年味,又介绍了炸丸子背后的传统文化渊源。一颗普通的藕丸子,但背后的文化渊源和浓浓的年味却让在场的很多同学感到很陌生。继而,辅导员又向大家追问我们的年味去哪儿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是外来文化的入侵?还是网络新媒体下价值观的转变?带着思考,班会继续进行。
异域见闻,外国人看中国年。随后主持人播放了5个简短的视频,视频中,来自不同的国家友人在一起了谈论着中国的年味,让我们了解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年。中国的年味已经飘向了世界各地,当举国欢庆热热闹闹的过年时,外国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并凭着自己对中国年的理解庆祝中国的春节。听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共同恭祝“新年快乐”,我们感受到了当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积极深远的影响,也为日益强大的中国感到自豪。同时,我们也在反思,对于自己宝贵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的使命很重。
南腔北调,地地道道年味。在本环节,主持人精选了辅导员上学期末布置了的以“年味”为主题的寒假见闻作业。寒假期间,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寻找身边的年味,并认真准备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年味作品。在优秀作品的展演期间,姚苗苗同学用视频记录下了自己家过年的温馨片段,视频中,一大家族人或从北京、厦门等地赶回安庆老家过年,老家布置虽为简单,却洋溢着浓浓的团圆情;郭津津、蔡煜、王楠等同学以PPT展示的方式,记录了自己家乡的年味,北京、安徽、福建,五湖四海的年味好不热闹;赵援援同学则以农村留守儿童短暂的春节团圆快乐,呼吁大家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随后,主持人又邀请在场同学用方言朗读屏幕上的文章,虽是南腔北调,却交织出最美的音符。
竞猜灯谜,重温温暖元宵。新学期开学,同学们在学校度过了离家的第一个元宵节。班会策划同学精心准备了60个趣味十足的灯谜。同学们积极踊跃竞猜,每个灯谜的谜底一揭晓,同学们都如同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答案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猜灯谜让同学学到不少知识,也领悟到了中国文化的厚重和丰富。欢声笑语中,同学们在教室中领略了一次不一样的元宵节年味。
年味去哪儿了?带着问题,带着反思,2014级新生同学通过班会再一次感受了温暖的年味、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暖、感动、传承这些字眼再次深入同学们的内心。在经济飞速发展,快餐洋文化入侵,网络新媒体冲击的时代背景下,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时代赋予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