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国情怀   有全球视野   有专业本领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中国社科院吴元迈研究员来我校作《关于文学经典的思考》学术报告

时间:2010-12-07    预审:周文洁   点击量:

2010121日下午4点半,应邀来我校讲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科院外国文学博士生导师吴元迈研究员在外国语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关于文学经典的思考》专题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和文学院教师以及研究生2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孙胜忠教授主持。孙院长首先介绍了吴元迈研究员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吴元迈1960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语文系俄罗斯文学专业。历任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苏联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外国文学评论》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评论》主编、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著有论著《苏联文学思潮》、《探索集》、《现实的发展和现实主义的发展》、《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苏联文学史》(3卷本,副主编,合编),主编《世界文学评价》丛书(85)、《二十世纪外国国别文学史》丛书(10卷本),译著《殒星雨》、《没有战争的二十天》、《方尖碑》等,可谓著作等身。

吴元迈先生报告会前介绍了自己与安徽和安徽师大的渊源。先生为安徽歙县人,20世纪50年代后期曾就读于我校中文系。为此他说回到家乡回到母校感到很高兴很亲切。接下来先生转入报告正题。他首先谈了报告题目产生的背景。针对国内外国文学研究有不少热衷于后现代主义的东西,指出人文科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越是经典的也可能越是现代的、前沿的。接下来先生分五个方面条分缕析地对下列问题进行了阐释:一、什么是经典和经典文学;二、文学经典的基本品格;三、文学经典的艺术奥秘;四、文学经典的形成、演变及时代“调弦”;五、文学经典变化发展的动态概念;六、文学经典的重读:基本结构与读者阅读。在谈到文学经典的品格时,他例举了中国、德国、俄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关于经典的论述,指出文学经典的品格是不朽永恒的,“具有取之不尽的可能性”,其特殊品质是不可复制性。文学经典属于民族的,也属于世界的,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还属于未来。谈到文学经典的奥秘时,先生以我国钱钟书、美国海明威、俄国巴赫金等观点为例,指出奥秘在于其思想深度,在于其多层次性,多情节性,“文学经典是多结构多声部的综合体”,一部好的作品永远不会有结束。整场报告会,吴元迈以博古通今的深厚文化修养和循序渐进的缜密思维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文学经典的一系列问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先生在报告会上还回答了与会者的现场提问。在回答如何阅读文学经典问题时,先生提出不能脱离文本而空发议论,一千个读者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能是非哈姆雷特。报告会结束时,孙胜忠教授作了发言,指出先生报告引经据典,条分缕析,古典与现代融合,理论与实践并举,赢得了与会听众广泛的赞誉。他感谢吴先生在百忙中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奉送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文/朱少华,摄影/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