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吴元迈研究员和吴笛教授与我校师生座谈纪实
江南农历十月末,窗外依然是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公历12月1日上午9点多,外国语学院会议室内荡漾着一股股暖意,一场主题为“课题、问题、整合、创新”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座谈会在这里举行。应邀来校讲学的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学者,中国社科院博导、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评审组组长吴元迈研究员和浙江大学博导、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吴笛教授与我校外院和文学院教师、研究生近百人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畅谈。外国语学院院长孙胜忠教授,文学院院长丁放教授,外院副院长蔡玉辉教授,副院长张德让博士,外院其他教授、博士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出席了座谈会,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部分教师以及众多研究生也被吸引前来参加座谈。
座谈会由外院院长孙胜忠教授主持。孙院长首先向两位著名学者莅临我校表示热烈的欢迎,然后向与会者介绍了两位教授的学术成就。孙院长还向两位著名学者简要汇报了安徽师大以及外院的情况。
吴元迈先生首先发言。他开宗明义地指出,现在我们正处于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重要时期,应该抓住时机,寻求突破。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出人才出成果。那么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吴先生强调了关键在课题,离开课题达不到目标。他指出选择课题要选择好的、有创新意义的课题,反对同水平、甚至是低水平的重复。在学术能力培养上,他着重谈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要有问题意识,正因为提出质疑,才会有哥特巴赫猜想。吴先生还特别指出了当下高校教师做学问的几大误区,许多人比拼字数,论文高产,质量却不过关。他笑谈如果只论字数来评论文章,那即便是钱钟书也拿不到社科基金。论文的撰写不是功利性的,否则,数量再多,也不过是一堆文字垃圾而已,更谈不上科研的创新。他告诉我们,没有潜身以求的深入研究和创造,只有浮躁的功利性追求,是很难做好学问的。在此之后,吴先生强调了科研团队的重要性,必须群策群力,整体迈进。最后吴元迈先生针对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选题、申请书撰写、前期成果以及后续项目的完成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是选题,学术需创新,陈词滥调没有市场。其次是要有信心去争取。申请者除了要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工作的积累,还需要提前做好项目后期准备工作。
吴元迈先生讲话之后,吴笛教授接着发言。他感谢母校的邀请,表达了“回家的感觉真好”的真挚情感。他发言首先谈了教学怎样与科研有效结合问题。提出要把学术研究看成培养人才途径,研究兴趣要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以课题为先导,就课题成果开一些选修课,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他介绍了浙江大学在校内进行科研课题“预演”、积极扶持科研工作的做法。接下来吴笛教授谈了学术研究方式应该进行转变,即从传统模式转向现代模式,要有创新意识,不要只盯着名家,要有开拓精神。吴教授还对外国语学院语种比较齐全的特点,提出要发挥全体力量,进行课题整合,调动每一位教师积极性。最后,吴笛教授也谈了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申报的有关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解读了课题申报中的关键因素。
两位专家发言后,外院孙妮教授、谢静秋教授、朱少华教授、解华博士、邱静娟博士,文学院刘萍博士等近十位教师和研究生针对课题申报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提问请教。吴元迈研究员和吴笛教授都一一给予了解答。座谈会最后,孙胜忠教授做了小结。他感谢两位教授在百忙中亲临外院,为教师和研究生答疑解惑。两位专家的精彩讲话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更为大家提供了新的治学方法。相信通过本次座谈会,我院教学和科研会迈上一个新台阶,走向新高度。
整个座谈会现场始终洋溢着活跃而热烈的气氛。直到临近中午12点时,座谈会才在所有与会者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文/朱少华,图/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