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年会系列报道之七
省外文学会第二届年会“学分制下公共外语教学”讨论会侧记
作为第二届年会的一个子项目,“学分制下公共外语教学”讨论会在11月22日下午2点于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80205教室拉开了帷幕。来自全省的高校公共外语教师代表共聚一堂,既有轻松的欢笑,又有紧张的交锋。大家针对大学英语教改畅所欲言,为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正所谓:各抒己见话教改,齐心协力促教学。
这次讨论会不仅拉近了全省各个高校的距离,让各位代表相识相知,而且提供了一座不可或缺的讲坛,让教师们展示风采,彰显风流。更为注目的是,这次讨论会有三大看点:观点的碰撞、话题的扩展、个性的凸显。
观点的碰撞是讨论会的本质。一场讨论会,就是一座交流观点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与会的教师代表,都来自充满文化民主气息的高校。这是一个平等的舞台,这是一群活跃的外语人。此时此景,此人此情,心智的火花岂能不被擦亮?
安师大的一位代表首先发言。他整合了学分制的基础条件,对比了中美大学学分制的运作,指出在解决“费时低效”问题时大学英语教改所面临的困惑。安大代表冷静沉着,语速适中,言语逻辑性强。他不认同用“费时低效”来指责大学英语教学,并认为唯有从学科设置的角度来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方有可能解决教改面临的困惑。安农大的代表更是情理并举,语重心长。他首先感谢教育部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视,正是重视,才体现出大学英语教改的必要性,并认为要加强关注的程度,呼唤学年制的回归。只因时间不宽裕,不然讨论定成辩论。这正是我们讨论会的初衷,这正折射出与会代表的责任和学识。
话题的扩展是观点碰撞的延伸。只要有代表在发言中涉及某一敏感的教改关键词,就有其他代表予以深度阐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安医大的代表立足学校的专业特色,谈到了EGP向ESP的转型问题。她点评了学生对EGP和ESP的态度,进而预测转型的可能趋势,并强调高校英语教师在转型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代表谈到,作为全省最大的高职院校,EGP向ESP转型问题也很突出。她剖析了“英语跟着专业走”现存的疑问,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英语语言的工具性”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还是因为时间不充足,让我们听不到更多精彩的发言和精辟的观点。
个性的凸显是讨论会的亮点。淮北煤师院的两位代表为该校院系设置的特性倍感自豪。他们的公共外语教学不隶属外国语学院,而是由一个独立的学院来承担,即“大学外语教育学院”。他们将教学管理的权利部署到各个教研室,同时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师资建设,强调青年教师科研的重要性。安师大的另一名代表也认为,专任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也应该加强科研和教研的意识。她指出,无论是ESP的师资,还是EGP教改的深化,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做到自我能力的发展。此外,安工大的代表还用PPT演示了他的教学模式,安师大的第三名代表更具特色,他运用流利的英语,剖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更是由于时间不够,让与会教师代表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会场。
时间是如此的匆匆,惆怅是如此的浓密,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见证了这一历史的时段。我们只能感叹一声:明年我们再相见!(徐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