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国情怀   有全球视野   有专业本领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大外第一教研室活动纪实:交流校际信息 拓宽学术视野

时间:2007-06-04    预审:周文洁   点击量:

  37日下午,借外国语学院第一届教学工作会议的春风,大外第一教研室开展了一次形式简洁、内容丰富的座谈会。座谈会由朱琴老师主持,大外第一教研室全体成员参加。会上,张荷老师就其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研期间的所见所闻及感想向与会各位老师作了介绍,并回答了老师们所提出的问题。此外,彼此交流了读研的经验,并就今后的教学和科研谈了自己的想法。会议在轻松祥和的气氛中进行,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让各位老师了解北京外国语大学和科研信息,特别是科研资源状况。同时,通过比较,增加对师大及外院学术环境的认识,分析利弊,共谋发展之路。张荷老师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话题。

一、北外之校内外状况。谈及北外四周高校林立时,各位老师一致认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是高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就师大花津校区而言,暂处偏僻之地,但亦立身高校园区,就环境而言,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北外作为名校,不加入扩招行列,这是它的教学质量之本,也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与之相比,师大及外院则有一定的差距。自然,这是历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但毕竟是现状,不可忽视。鉴于这一现实,各位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二、北外之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科研这一对矛盾的确具有普遍性,北外也不例外。从张荷老师的话语中,可以得知,北外比较偏向于人才培养。作为一所以语言为专科的院校,重视语言与文化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其办学的主导原则。无论是口笔译人才建设,还是师资计划,扎实的双语言和双文化功底是其主要特色。正是如此,北外输出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科研有其明确的目标,即为教学服务,进一步说,旨在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当然,这一理念势必影响各个层次人才在市场上的受欢迎度。师大及外院亦有明晰的办学理念,不过在实际操作环节中,总难有效予以体现。从外院毕业生的双语言和双文化能力上看,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从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上看,师范特色也不明显;就科研而言,教师和学生无不汗颜。这一对比的结果确确实实令各位老师深有感触。

    三、北外之名师。张荷老师列举了几位颇有名望的硕导、博导,并点评了各自的授课风格。常言道,名校不在名楼,而在名师。有名师的指点,从语言文化基本功到科研之道,学生学习有依归,学术发展有主线。反观外院,正值青黄不接之际,打造名师刻不容缓,而用长远眼光来看,建构教学与科研梯队也势在必行。当下的学院建设,也正是以此为目标,各项教学和科研活动在蓬勃开展。

    四、北外毕业生之就业。北外以其特有的办学理念,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综合竞争实力之强不在话下。但是,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则有一定的差别。例如,从总体上看,研究生就稍逊于本科生。这种局面非常合理,与其办学特色紧密相连。同时,本科生的培养能以市场为导向,高要求,宽口径,适应面广。所以,翻译、外交、教学、出版及金融等领域,都可觅其毕业生之踪迹。外院的毕业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虽有立足之地,但已不再是时代的宠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从宏观上看,近几年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虽不能说供大于求,数量剧增也是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自主选择的主导性;从微观上看,外院人才培养是以外语师资为主导,相形之下,适应面较窄,况且,语言及文化功底和师范基本功难说有特别的优势。所以,强化基础能力,拓宽专业口径,实为自强之策略。

    五、北外之科研资源。身为名校,周边高校林立,又靠近北图和国图,资源雄厚,非师大能比。不过,就其网络资源,据张荷老师所言,师大与之不分伯仲。科研无资源不行,有资源不用则浪费。一方面,师大及外院应加强资源建设;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也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会老师都认同谋事在人,立足本土资源,积极交流信息,旨在拓宽学术视野,重在整合与创新。会上,朱琴老师指出,希望今后每位参与校际交流的老师,都应主动收集学术信息,带回最新学术动态,为学院发展添砖加瓦,也为个人进步凝聚力量。

    本次座谈会为本教研室的各位老师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及发表意见的平台,不论信息新颖与否,抑或意见是否合理,大家都能从各自的角度去体会和点评,并达成共识。鉴于迎评创优迫在眉睫,教学科研竞争在所难免,惟有迎难而上,通过交流,拓宽视野,方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主动权,为进一步发展构建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