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荷香满塘。7月5日,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碧鹰、张涛,葡萄牙语系教师徐月圆,辅导员朱猛一行深入荷塘社区开展慰问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课堂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效,为校地共建注入新动能。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高校与社区协同育人的丰硕成果,更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生动范本。

在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引导下,外国语学院领导老师一行参观了社区“便民生活铺”。墙上悬挂的《荷塘社区居民户况实有人口变动情况表》引人注目——该图以颜色区分常住户、出租户、空房、独居居民、留守儿童、退役军人等多类服务对象,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实时更新帮扶需求。社区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点对点”帮扶机制:针对退伍军人群体,社区工作人员每年会在相应节日进行拜访和慰问;面向留守儿童群体,会为其提供“爱心学校”等人文关怀……”社区党委书记张婷介绍,我们通过“社区巡逻队”保障社区安全和卫生环境,关照重点群体,确保及时给予帮扶、居民住的安心。

在学院赴芜湖荷塘社区“语你童行”实践团队开设的“走进俄罗斯”文化讲座现场,志愿者许婉蓉通过视频介绍、图片分享、互动问答等形式,带领社区青少年领略俄罗斯艺术与文化的魅力。“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它的支流就像大树的枝干……”当大屏幕展示出手绘地图时,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地理知识。学院领导认真观察教学细节,并在课后与志愿者团队进行深入交流,“要进一步挖掘课程可拓展的元素,比如通过俄文歌曲教学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据悉,该实践团队已开发多语种多国家的文化课程,涵盖语言、历史、艺术等领域,再辅以各种非遗手工课程和趣味活动课,十余年来累计服务社区青少年1000余人次。团队指导教师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文化浸润+实践体验'模式,让志愿服务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安徽师范大学与荷塘社区校地共建交流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校地资源深度整合”等主题展开探讨。实践团队队长熊诗婷提出对接下来开展实践支教活动的一系列设想,计划通过非遗制作、文化创意手工等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课堂参与感。指导教师朱猛老师称,“建议增加创新课程内容,提升活动趣味性,让语言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融入教学实践”。社区党委书记张婷回顾了校地合作历程:“从十几年前首个实践基地挂牌至今,已有许多批学生团队参与社区活动创新,社区服务活动成果显著,公共媒体宣传也卓有成效。”她特别提到,近两年学生开创的课程越来越精彩,文化涵养越来越丰富,宣传效果也越来越好。张涛就近年来社区可喜的变化表达了她对社区党委及相关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赞赏,并阐述了她对社区接下来治理模式创新发展的期待和想法。李碧鹰对社区创新实践表示肯定:“荷塘社区的'需求导向型'志愿服务模式,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鲜活案例。”她建议志愿团队可以对课程内容加以拓展,和对课程形式的再次丰富。街道党工委书记胡伟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持续深化校地共建合作机制,尤其要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在基层治理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课堂建设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