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国情怀   有全球视野   有专业本领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2025年全国师范院校外语学院(系)院长(主任)联席会议在我校召开

时间:2025-09-16  编辑:孙为  预审:许炳坤  终审:戴和圣 点击量:

2025年9月12-14日,以“数智赋能·范式转型:构建新时代师范外语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师范院校外语学院(系)院长(主任)联席会议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单位协办。会议汇聚国内师范院校外语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及教育管理者,共同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师范外语教育的新趋势、新挑战与新机遇,为推动师范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共谋良策。开幕式由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张孝荣主持。

会议开幕式上,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胡靖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程晓堂教授分别致辞,强调外语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及当下数智化转型的紧迫性。

在主旨发言阶段,西安外国语大学姜亚军教授表示,高等教育外语类专业发展正面临国家高质量人才需求、技术变革冲击及学科结构调整的多重挑战,应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为外语学科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方向指引。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罗良功教授提出“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现实化教学”理念,强调教学应突破传统情景模式,将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深度对接,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与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高瑛从“守正与创新”角度剖析数智时代师范外语专业的发展方向,认为外语专业需坚守人文学科属性这一根本,同时积极拓展学科交叉融合领域,借助数智技术推动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在技术赋能中实现人文与数字素养的协同培育。扬州大学王金铨教授聚焦AI技术在翻译测评中的应用,强调人工智能驱动的翻译测评依托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随着机器翻译向人机融译演变,翻译测评研究范式也需随之革新。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胡美馨教授提出,外语教师教育应融入国别与区域研究教育,通过在“基础英语”等课程中嵌入文史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课题探究,培养职前教师的全球胜任力,为未来教学奠定综合视野基础。安徽师范大学罗健教授从跨学科视角出发,探讨“英语研究”向“区域研究”转型的范式变革,提出“英语+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布局需注重培养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能力、目标国百科知识储备及AI工具应用能力,为师范外语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实践框架。

本次会议共设4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多所师范院校的学者就“AI技术在外语课堂中的应用”“师范生数字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育机制”“‘英语+教育技术’‘外语+区域国别学’等交叉学科布局“外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能力培育等话题展开热烈交流,共同探讨未来外语人才的发展路径。

会议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代表总结汇报研讨成果,下届会议承办方作表态发言。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戴和圣表示,本次会议为全国师范院校外语学科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未来需持续深化数智技术与外语教育的融合,共同推动新时代师范外语教育生态构建,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服务教育强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