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国情怀   有全球视野   有专业本领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安徽省第三届口笔译教学与研究论坛在我院顺利召开

时间:2019-05-28  编辑:刘洪悦  预审:张孝荣  终审:余国升 点击量:

   本网讯/文 熊义信/王幼军)2019年5月24日至26日,“安徽省第三届口笔译教学与研究论坛”在我院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以及安徽易创语言服务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安徽省各大高校从事翻译研究与教学的多名教师代表参与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于525日上午拉开序幕。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戴兆国教授、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会长朱跃教授致辞以及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德让教授分别致辞,表达了对与会者的欢迎与谢意,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对会议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

开幕式后会议正式开始。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任东升教授首先做题为《沙博理与叶君健、葛浩文之不同》的主旨发言。任教授指出同一原著沙博理译本与叶君健译本、葛浩文译本的不同,可以从制度化翻译与市场化翻译的不同加以解释,同时,制度化翻译与市场化翻译并非对立关系。随后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贺爱军教授做主旨发言,题为《翻译地理学的名与实》。随着翻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趋势日益加强,翻译学与地理学科的嫁接产生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即翻译地理学。贺教授正是从这一角度阐述,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之后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梅晓娟教授做主旨发言,题为《从佣书西舍的王韬到求制造根本的徐寿--洋务运动前后中国本土西书译者的近代转型研究》。梅教授以其深厚的史料收集与文言解读功底呈现了洋务运动时期本土译者怎样在翻译事业中逐渐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为此后本土译者从事独立的翻译活动奠定了基础。大会主旨发言环节在与会者的提问与三位教授的细致解答中拉上帷幕。

大会下午的议程主要以分组讨论形式展开。本次会议共分三组:“口笔译理论研究”,由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陈雪梅老师主持;“典籍外译与传播”,由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卢志宏老师主持;“翻译教学与实践”,由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赵国春老师主持。宁波大学贺爱军教授、安徽科技学院张瑞娥教授以及安徽师范大学梅晓娟教授作为点评专家进入小组,与各位汇报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来自各大高校的老师就自己的小组发言交流讨论,气氛热烈,小组发言讨论持续数个小时。分组讨论结束后,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孝荣教授主持小组总结环节,并宣布会议圆满结束。

此次会议旨在加强安徽省各兄弟院校在翻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翻译教师的职业素养与科研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省的翻译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