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图/文 外国语学院 童彤/卢路、陈丽、李菊)2018年10月13-14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2018年专题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以“社会转型与文学再现”为主题,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五十多所高校的近10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围绕会议主题进行积极研讨交流。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家存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会长张剑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朱家存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史和校情,并对外国语学院近年来的工作成绩给予了肯定,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张剑教授首先感谢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对会议所做的有效、细致的组织工作,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对延续学会传统所做的贡献。他梳理了英语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本,概括了这些文本所再现的社会转型、文化变迁以及政治和社会价值观的演进历程,强调了本次会议主题“社会转型与文学再现”的社会功能与研究价值。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德让教授主持研讨会的开幕仪式,他欢迎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并希望与会者在本次研讨会上积极分享研究创见,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学术成果。会上,北京大学丁宏为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赵国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陈兵教授、南京邮电大学王玉括教授、安徽师范大学蔡玉辉教授、韦虹教授做了主题发言。

在开幕式上,丁宏为教授等四位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发言。丁宏为教授以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话语体系为例,描述并评价了作家们在社会转型期对社会问题的反思。赵国新教授梳理了英国功利主义的概念,通过考察狄更斯的《艰难时世》与英国功利主义的关系,认为狄更斯反对以边沁为代表的早期英国功利主义,认同以小穆勒为代表的晚期英国功利主义。郭英剑教授探讨了“二战”后美国“反战文学”的写作模式以及表现形式,指出“反战文学”的作家们对当代社会正义与非正义的再定义,反映了传统战争观和价值观的幻灭以及对战争的否定,郭教授特别强调了文学应承担的社会使命。蔡玉辉教授基于英国历史史料的丰富考据与严谨的文本分析,指出安东尼?特罗洛普在《如今世道》中描绘了19世纪可以看做英国贵族阶层衰落的启示录的文学图景,分析了英国贵族阶层在衰落和消亡的过程中,采取了渐进、顺应、适应、非暴力的典型英国文化模式。

本次研讨会探讨了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体系的对峙与融合对文学创作新趋势的推动,分析了文学再现对转型时期社会思想(观念)变迁的影响。13日下午进行了分组研讨,分别对 “各英语国家、各前殖民地社会巨变与文学再现”,“一战、二战引发的社会转型与文学再现,社会转型与文学批评”、“后帝国时代与文学再现”、 “城市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时代)与文学再现”、“现代性、后现代性与文学再现”、“文学形象与文化思想”等分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等学校的专家、学者在这次研讨会上宣读了论文,获得了专家的肯定,在各自的会场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专家认为他们的研究态度严谨、有创新、有理论深度。何宁教授主持了研讨会汇报总结工作,各组组长汇报研讨成果,何宁教授认为各组讨论内容能够紧扣大会主题,讨论具有启发性,也反映了对当下现实的关照。

本次会议还设立了“研究生论坛”,旨在促进青年学子的学术研究与专业交流,该论坛分别由郭英剑和蔡玉辉教授、何宁与谢劲秋教授主持,专家们对各高校研究生代表提交的论文进行点评,并对他们在英语文学研究方面提出建议。此次“研究生论坛”有助于英语文学研究生人才的培养,鼓励大家进行研究创新、促进了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的传承。

在闭幕式上,陈兵教授等四位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发言。陈兵教授考察了英国民族身份的早期形成过程,认为笛福在《鲁宾逊漂流记》等作品中构建了基于英格兰民族性格、文明理性、具有虔诚基督教信仰、贸易至上、富有冒险精神的英国民族身份。王玉括教授探讨了杜波伊斯提出的“黑人艺术”标准,指出杜波伊斯重视艺术作品而非“问题”戏剧与“宣传”文学的思想,丰富了非裔美国文学的内涵。韦虹教授做了专题发言《战后西方社会转型与英语文学中的神话书写》,通过对英国作家戈尔丁作品的分析,探讨了战后西方社会转型与英国文学中“神话书写”的关联。最后,张剑教授做了会议总结发言,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承办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的组织工作,对与会嘉宾的学术汇报与交流给予好评,强调英语文学研究要坚持文本研读这个根本,号召大家不仅要提升学术研究的理论素养,更要在方法上注重将文学作品置于社会、政治、历史与文化的语境中进行深入研究。本次研讨会于10月14日中午圆满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