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刘洪悦) 9月15日下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英语系教授,美国畅销书作家、书评人、译者,美国学术界声誉最高的古根海姆奖、康奈尔大学人文研究奖、爱伦坡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图书奖评委、美国笔会翻译奖、传记奖、非虚构文学奖评委黄运特博士在学院多功能厅做了题为《Anagram: Translational Poetic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讲座。黄运特博士曾任哈佛大学英语系助理教授。英文著作7部,发表论文120多篇,译著6部。

院党委书记余国升、院长张德让、科研副院长吴世红及学院教师和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聆听和交流。讲座由院长张德让主持。
黄运特首先从易位构词现象说起,他以自己创作的诗歌为题材展示了语言中易位构词的趣味。易位构词(ANAGRAM)不仅是词的构成元素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不同的单词如GOD,DOG; LISTEN,SILENT等,在语言中还会形成双关(PARAGRAM)等修辞效果,众多情况下貌似易位构词的游戏其实语带双关,甚至构成一种隐形书写(HYPOGRAM),这样文本的内涵大大超出了能指的涵盖。词语其易位词之间的互文、暗指、悖论等构成一个色彩缤纷的多维的、立体的语义场,而不再是线性的能指与所指的映射关系。所以索绪尔说与其称作ANAGRAM不如说是PARAGRAM.
黄运特进而从从词源和造字,词语的选择与组合,以及文本的理解与诠释等多个维度,引用雅各布森、本雅明、拉康等的研究成果对索绪尔“语言的任意性”(the arbitrary nature of the sign)展开了批评。他认为复写、重复或者不同地方相同的形式的出现都会带来易位构词的效果;文本并不是靠所指来传情达意,文本的音节构成本身就能提供一个非偶然的现实与幻境的判定的新异的、动态理据;关系比关联更重要、更真实;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的“间性”才是我们这时代人所要把握的术语;一个耗尽了生命力的言语会在一个高超的语言艺术行为中获得新的生,她所获得的新生命力不再仅是充当交流功能,而具有许多寓意。他指出,言语的功能不是指涉,而是激活或唤起,是对他者的回应。总之,词语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场,而不是作为仅仅作为符号。所以翻译不是一个语码的转换而是一个创造,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原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东西,是激活目标语的语义场、唤起目标语文化、体验和观察的维度。
黄运特从易位构词的语言现象,着手分析易位构词的修辞效果,进而探讨语言的任意性和确然性,再结合近代精神分析、话语分析、诠释理论等从批评索绪尔能指与所指谈到诗歌翻译的问题。从具体的点出发达到对一个问题形上思考,层层深入,有深度、有广度;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侃侃而谈,幽默风趣,充满温度。

讲座之后,院长张德让、科研副院长吴世红及相关教师在学院会议室与黄运特教授就双方的合作、交流、学习和指导以及一些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切磋。
张德让说,黄教授从具体出发、聚焦问题,认识深刻、视野宽阔。从黄运特教授的讲座中得到启发,必须接触许多学科,不然很难发现问题,必须用陌生者的眼光才能在熟视无睹的现象或事物中发现新的东西。黄老师兴趣广泛、成就斐然,可以与我院进行多次多层面多路径的合作,会将外院的科研带到一个新的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