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国情怀   有全球视野   有专业本领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博悦论坛/花津悦读 >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博悦论坛/花津悦读 > 正文

“博约论坛”2015年系列活动之二(总第41期)——重译《希腊群岛》:找回丢失的诗意

时间:2015-05-27    预审:周文洁   点击量:

本网讯(文/ 刘小燕)410下午,王东风教授应邀在外国语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关于“找回丢失的诗意:以The Isles of Greece翻译为例”专题讲座。王东风教授是我校校友,现任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研究、翻译教学与翻译实践博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理事。我院翻译方向教师以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张德让主持。

讲座过程中,王东风教授以The Isles of Greece的重译为例,讲述如何进行英文格律诗的翻译。讲座伊始,他通过Robert Frost的名言 “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向大家展示诗歌翻译的问题:各类诗歌译文与原文之间总是有形式上的距离。在对重译希腊群岛的初衷以及现实意义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过后,王教授详细分析了原诗的格律,并总结出原诗内在形式实为方块诗。在对原诗格律解说基础上,他紧接着以不同译文为例详述了西诗汉译的三个发展阶段:本土化、自由化、顿代化。结合过去不同译者的译文,他指出英诗格律诗翻译的不足:三音不全----音调完全不理,音步基本不理,音韵爱理不理。他认为音调、音步以及音韵是诗歌形式的完全体现,对三音的忽视会导致翻译过程中诗意的流失。

基于此问题,王教授提出“以逗代步”的译法,在对原诗格律的准确把握上,对这首诗进行重译。通过分享他自己的译文,王教授对诗意进行了解说。他认为,纵观古今中外,好诗必定离不开绝美的形式。因此他提醒广大教师以及研究生,对于诗歌的翻译,保全形式至关重要。王教授“以逗代步”的译法有着充分的理据,一是节奏,二是量化的尺度。他指出,“以逗代步”,是指在翻译英语格律诗时,以等长的“逗”作为节奏单位,以应对原文等长的“音步”。简言之,就是翻译过程中要在译文中将英诗中的节奏凸显出来,如以平仄应对抑扬,不可只重内容而忽略了原诗的节奏感。有关量化尺度,是指英诗中的音步,原诗音步的确定意味着译文的节拍必须与其等长,否则会影响原诗的节奏感。通过对不同译文的对比分析,王教授总结出英文格律诗的五种方法:本土化,自由化,顿代化,逗代化以及平仄化,它们分别体现出五种诗歌翻译的等级。他强调,诗歌译文好坏的决定因素不是方法,而是译者的能力。因此他殷切希望外院教师以及研究生能够扎实语言以及汉语功底,多读书,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

最后,王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师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王教授一一认真作答。最后有学生问到王教授何以如此痴迷研究,他幽默地回答,“就是因为好玩!对我而言做研究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王教授通过平实易懂的语言讲授,透过幽默谦虚以及耐心的心性,亲自将翻译理论运用到实践,让与会师生受益匪浅。相信在他的启示下,外院师生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翻译的道路上不断学习,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