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国情怀   有全球视野   有专业本领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博悦论坛/花津悦读 > 正文

您当前的位置: 欢迎页 > 博悦论坛/花津悦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邀请尚必武、王铭玉、张杰、许诗焱教授指导研究生导师工作

时间:2019-11-06  编辑:赵鹏     点击量:

本网讯(潘姗 王娜娜 吴艳 汪梦宵)为进一步加强外国语学院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0191031日和111,尚必武、王铭玉、张杰、许诗焱四位教授应邀前来我院为研究生导师工作进行培训指导。此次培训会安排在外国语学院三楼第一会议室进行,学院各研究生导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培训。

上海交通大学的尚必武教授学识广阔,具备丰富的研究生管理与科研实践经验。他从小说叙事学角度研究人工智能当下境遇出发,以独特视角深刻探讨叙事学课堂教学应用。尚必武教授以《永恒的图灵》为例,详细介绍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及其代表作品,继而引入话题“小说家如何思考人工智能”,强调硕士生导师在个人发展方面积极思考、深入研究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方面,尚必武教授不断“投喂”叙事学及相关理论,告诫我们应做到专注脚下领域的同时统筹周边视角,完善课堂教学。最后,尚必武教授鼓励各研究生导师努力打破现有模式,探索领域内的“物质转向”。 随后,各硕士生导师纷纷与尚必武教授亲切交谈,探讨疑惑。本场培训由韦虹教授主持,随后三场由院长张德让教授主持。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王铭玉教授表达了对科研论文写作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从外语科研的性质、意识、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学术论文的类型、选题、研究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做好科研及论文的写作。他向各位中青年导师详细的解释了外语科研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展示了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趋势,强调科研不仅仅针对本学科,同时也要尝试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及二者的融合,重点讲述了论文选题的创新性问题。中青年研究生导师与王铭玉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王铭玉教授认真聆听并详细解答了各位导师关于科研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提问,提高了导师们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进一步认识,向导师传授了诸多宝贵的导师工作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符号学研究所所长的张杰教授,以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接受的主体研究为主题,从研究的主体性出发,指出了巴赫金研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探讨了非对话性原因,并依据巴赫金本人的著作和一些史实材料,从思想和文化渊源等方面,努力对“复调小说理论”及其“对话”思想,进行重新阐述,还原巴赫金对话思想以本来面目,为国际学界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认识,对巴赫金及其俄苏文学理论的研究,乃至我国文学理论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张杰教授语言非常丰富质朴,以幽默的话语为我们打开了巴赫金思想的大门。会后,我院硕士生导师与张杰教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交流,张杰教授认真聆听并详细解答了各位导师的问题和疑惑。


南京师范大学的许诗焱教授首先以文学翻译档案中留存的翻译成果(如笔记、书信、手稿、对话等)开场,认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翻译成果,还原文学翻译过程,并进行实证研究。其次,许诗焱教授在谈到完善文学翻译标准时认为,任何翻译作品都要有过程维度。许诗焱教授以《干校六记》和《死白男》的译文为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程维度”。再次,许诗焱教授还提到,不同的翻译视角能够拓展文本批评边界。最后,用文学翻译档案“投喂”人工智能,是解决当下人工智能在翻译领域遭遇瓶颈的方法。从文学翻译档案的留存谈到人工智能,再到这两者相结合,既符合当下对翻译研究的需求,又顺应时代的潮流。随后,学院中青年硕士生导师与许诗焱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许诗焱教授认真聆听并详细解答了各位导师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与经验,对提升导师学术研究能力、拓宽学术新视野,帮助研究生找到自身兴趣点并积极投身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历来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导师队伍质量的监控。此次培训会旨在完善研究生培养工作,加强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深层次认识。今后,学院将继续推进青年导师的培训工作,力争产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更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