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为坚持贯彻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7月8日,学院赴芜湖书房“衔外之音”法语宣传调研本科生实践团队通过采访学院法语系的两位老师——胡蝶和王红丽老师来学习法语教学方法,不断深化自身对法语教学和宣传的理解,积累适合芜湖本地法语学习与宣传的有效方法。

学习教学方法,积累实践经验。7月8日上午,学院法语系胡蝶老师受邀接受采访。团队调研组成员徐玮憶同学以中文和法语两种形式进行提问,胡蝶老师在回答中着重强调了中法文化在教学上的相通性和在法语教学上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同时胡蝶老师向我队成员分析了法语的严谨性与精确性,并点明法语作为联合国第一书写语言的独特优势,解释了自己学习法语的源动力。通过本次采访,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法语的语言特点和做好一名法语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胡老师的分享也为团队接下来赴芜湖书房进行法语公益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经验和良好借鉴。


7月8日下午,学院法语系王红丽老师于外院一楼大厅接受采访,团队调研组成员邵瑾同学以相同的形式提问了五个法语相关问题,如从事法语教学的原因、法语学习需要具备的能力、法语带来的帮助等。王红丽老师逐一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基于自身的法语教学经验给予我队成员许多中肯的建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她在成为法语老师的求学过程中恒久信奉的理念,掌握一门语言意味着拥有了一把开启新文化大门的钥匙,法语是看世界的媒介和载体。同时,王红丽老师向队员们传授了法语学习必须具备的能力—重复,也就是熟能生巧。团队也从这次对话中学习到了在法语学习过程中很多重要却又容易被忽略的方法,更加敬佩王老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具有优秀的榜样作用和学习意义。

肩负时代使命,促进中法交流。团队所有成员作为法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肩负起让中法两国的文化之花在交流与合作中绚烂绽放的时代使命,与时代同呼吸,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在采访教学中提升能力,为中法文化友好交流宣传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为接下来赴芜湖书房宣传调研的暑期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