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中分村的田野乡间,学院“语你童行”本科生实践团队的支教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继7月3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头版专题报道其“志愿服务陪伴阅读”模式后,7月4日《安徽日报·农村版》再度聚焦该团队,以“陪伴农村学生读书”为切入点,深度报道其通过公益暑托班传递知识温暖的实践成果。而当日课程中“红歌浸润+体育赋能”的特色设计,正是对媒体报道成果的生动延续与拓展。

《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中提及的“课业辅导、读书分享”等核心举措,在这几天课程中呈现具象化实践:上午英文课堂上,支教老师以披萨、饺子、棒棒糖等美食为切入点通过情景模拟、单词游戏等方式,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英文教学;课后作业辅导环节,当支教老师俯身耐心讲解,正是“传递知识与温暖”的鲜活注脚。

音乐课上,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唱响,拉开了红色旋律的学习序幕。支教老师逐句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经典红歌,结合歌词讲述王二小等烈士的英勇事迹、新中国的奋斗历程。孩子们爱国情怀悄然生长。体育课上,支教老师先示范三级跳动作要领,随后以苏炳添、博尔特等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事迹,展现了永不言弃、挑战极限的体育精神,点燃学生们的运动热情。

下午音标课上,志愿者用“拼音与音标对照表”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框架,为未来的英语学习筑牢根基。趣味数学课支教老师将数学逻辑与数列规律结合,把数字运算、概率推理融入角色扮演。这场寓教于乐的实践,正是团队践行“以趣味课程激发学习兴趣”支教理念的生动缩影。

正如两家媒体报道所呈现的实践脉络,“语你童行”团队正以“媒体关注-课堂落地-成果反馈”的闭环模式,让青年志愿服务在乡村教育土壤中结出双重果实——不仅以两次媒体报道见证实践成效,更用每日课程创新书写着“知识传递+精神浸润”的支教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