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学院赴黟县赤岭村支教团队持续开展支教活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以创新教学模式激发乡村学子潜能,助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践行乡村振兴与教育强国战略部署。

创新教学,启迪思维
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团队在作业辅导中实施游戏化教学。上午10时,“女巫的毒药”“狼人杀”等益智活动有序开展,将语文基础、数学逻辑等核心内容融入趣味情境,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语言表达与观察分析能力,落实课程改革目标。

学科融合,素养提升
队员詹亦雪以“真情实感表达”为核心,通过典范文本解析与创作实践,引导学生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涌现一批优秀写作作品。王自东老师以“142857”数字规律为切入点,通过阶梯式算题训练逻辑推理能力,借助多媒体动态呈现函数图像,诠释数学之美,深化学生对学科价值的认知。章逗逗以英文歌曲《A Thousand Years》创设情境,结合音标教学与互动游戏,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国际理解素养。

安全护航,实践育人
下午14时50分,安全教育专题通过仿真场景模拟与案例剖析,向孩子们传授网络诈骗识别、陌生人防范等自护技能,如模拟“可疑来电应对”等场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筑牢生命安全防线。课后辅导时段,教师进行个性化答疑,关注学生坐姿、执笔等习惯养成,体现全过程育人理念。活动成效显著,学生专注力与表达能力明显提升,彰显了“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实践价值,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高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