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清晨,孩子们攥着书包早早涌入教室,眼中闪烁着对新一天课程的期待。学院赴黟县赤岭村支教团队以“文化为桥、智慧为纽”,通过多堂特色课程带领乡村学子开启文明之旅,生动践行“五育并举”教育理念。

上午的课堂充盈着知识碰撞的火花。李仁岚的趣味书法课上,从引导孩子们发现春联中的“书法之美”,到逐一讲解笔墨纸砚的历史渊源,孩子们的目光渐渐凝聚。“甲骨文猜字谜”环节,当“日”“月”等古老符号被破译,教室里响起阵阵惊叹;“书法接龙”中,稚嫩笔触写下的“乡”“土”“梦”等字串联成链,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扎根心底。紧接着,章子迈的英语课打破语言学习的壁垒。“a piece of cake”等俚语搭配夸张动作演示,惹得孩子们捧腹;《小红帽》情景对话中,孩子们主动举手扮演角色,在欢笑中自然习得表达;单词接龙的激烈角逐与《Love Story》的合唱,让英语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悄然拓宽着孩子们的视野。邓子轩的历史课则带着厚重感而来。通过影像片段与通俗讲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节点在孩子们眼前铺展。当讲到战争中平民的苦难,原本活跃的课堂渐渐安静,孩子们神情凝重。“我们要爱护和平,也要让祖国变强”,一名学生的发言道出心声,让历史教育化作家国情怀的培育土壤。

下午的课程同样精彩纷呈。廖君婷老师的俄语课上,俄罗斯国旗的寓意、民俗故事等内容,为孩子们打开认识异国文化的窗口;王雨婷老师的剪纸课上,红纸在指尖流转成朵朵梅花,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成功后的欢呼彰显着美育的力量。队长李小萌的SDGs可持续发展课颇具深意。通过“水资源短缺”“贫困问题”等主题卡片排序,孩子们直观理解全球发展的不平衡;巧妙设计蛋壳DIY手工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变废为宝”的妙趣。

夕阳西下,孩子们攥着书法作品、剪纸梅花等“成果”与老师告别。这一天的课程,融文化传承、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于一体,为乡村学子的成长注入多元养分,更彰显了支教团队以教育之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初心。
